《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是《中华大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大典》的试点工程加以实施。由于《大典》是一部大型类书,因此《医药卫生典》的编纂就必须符合类书编纂的要求。
所谓类书,就是辑录多种图书文献并按一定规则加以分类汇编的一种工具书,可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式百科全书。在图书文献史上,除了综合性类书外,各学科也有专门的类书。
类书除了具有保存文献资料的文献学乃至文物价值外,还具有便于查检文献资料的工具功能,因此在学术研究及读书学习上非常重要。为了加强类书的工具功能,提高类书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在编纂时重视文献的选取,版本的善择,资料的网罗,出处的详记,类分的合理,编排的科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医药卫生典》是《中华大典》这部超大型综合类书中的“医部”,也就是一部超越前世的医药卫生类书,因此其编纂必须按照类书编纂的规则操作。
10年前的1989年底,成都中医药大学当时为成都中医学院《医学分典》编委会寄来了由他们编制的数十万字的《医药卫生典工作细则》、《医学分典编纂方案》及《引用书目表》,让我审阅,提提意见。我从他们的来信中了解到《医学分典》被指定为《大典》的试点项目并由该校承担。我看了厚厚的几本学术文件与资料,第一感觉是惊叹,继而是佩服。惊叹、佩服的是该编委会的实干和敬业精神以及学术水平。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他们就踏踏实实地制订、编印出了数十万字指导编纂的学术文件与资料。从选书、选版本、收资料直到分类、编排、审查以至于各种管理措施,无不详细规定。这些学术文件与资料中,除了医药学专业知识以外,还涉及到文史学科中许多学术问题,可以看出该编委会编纂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深度都是达到了相当水准的。这样的编纂班子我放心。
后来,《医学分典》编委会又编写出了《医学通论总部》、《内科总部》和《儿科总部》的样稿,共计四五十万字。这些资料,我都大体看过。虽然尚有值得推敲和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但总体思路不错,能体现该学科的主体面貌。特别是工作认真扎实,殊可嘉誉。
1991年4月,《医学分典》在成都召开了有全国同行专家及中国科学院、社科院、四川大学等单位专家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领导参加的大型论证会。在那个论证会上,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该分典的多种学术文件与资料,通过了该分典的编纂方案和样稿,但同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半年后,《医学分典》派出学术秘书来到北京,专门就这半年来他们的修改工作和次年的工作计划征求我的意见(同时还征求了北京其他一些专家及沈阳、济南、武汉等地一些专家的意见)。以后,我又多次参加过《中华大典》或《医药卫生典》的有关工作会议,看过一些样稿和几个总部的书稿。总的印象是:虽然几个总部的编纂在少数地方尚有些微不足(有的是因为经费缺口等原因所致),但就编成一部如此浩大的医学类书而言,确实已经大大超过了古人,在同类书的科学性、完整性及实用性方面,都是迄今无与比拟的。“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金无足赤。明白这个道理,对《医学分典》的极大成功与些微不足就能公允地看待了。
在新中国50周年大庆之际,《医学分典》中的《基础理论总部》和《儿科总部》作为国庆献礼已与读者见面了。我愿藉此机会,向读者介绍这些年来我与这个分典的不解之缘,并抒发我以上的感想。